百家姓姓氏新闻测试内容百家姓姓氏新闻测试内容百家姓姓氏新闻测试内容百家姓姓氏新闻测试内容百家姓姓氏新闻测试内容百家姓姓氏新闻测试内容百家姓姓氏新闻测试内容百家姓姓氏新闻测试内容百家姓姓氏新闻测试内 |
大槐树情结
郭振汉 郭松涛
2020年3月 21日
河南省宜阳县莲庄镇的曹窑、井沟、礼渠、四岭诸村居住着一族郭氏人家。这些郭姓人都是从附近一个叫做“北坡”的小山村迁徙过来的。
北坡村有一颗标志性的大槐树,位于村中心郭姓的院落内,胸径有五个成年男子环抱那么粗,呈卧龙状的树冠把房顶笼罩在下面,“龙头”朝向大门外,“龙身”在房顶上盘旋着。一阵微风吹来,诺大的树冠在高空中翩翩起舞、来回摇曳,遥望其形格外壮观。
传说这棵大槐树是北坡村郭氏始祖郭参栽下的,虽风风雨雨五百多年了,它依然那么茂盛,那么有活力!
郭参(以下称“参爷”),乃河南省洛阳市平乐镇人士,系平乐郭氏始迁祖“从道爷”第七世孙,属“五代盛祖门”之钦公家五公子。
明朝末年,参爷由洛阳平乐迁至宜阳北坡村,乃该村郭氏创乡始祖。
参爷小时侯爱听大人们讲故事,也因他的讲述流传至今。说是由于元末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朱元璋历经20余年的努力统一了天下。但是,天灾人祸使华夏满目疮痍,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几乎被战火烧成了白地。为了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平衡人口、发展经济、稳固政局,朱元璋就从因群山遮蔽而连年丰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丁兴盛的山西向外移民。而当时的洪洞县又是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于是,就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从此组织移民。
一开始,明政府采取的是优待政策,为移民开路单发路费,还可以让他们选择落居的地方,同时要求皇室亲朋带头。可是尽管如此仍有相当多的人不愿离开家乡。工作开展不动了,政府就设了个“若是不愿意移民的须到洪洞大槐树下接受登记”的骗局。当然不愿意迁的人众多,不几日乡亲们便纷纷拖家带口赶到大槐树下,有的还带上锅碗米面铺盖,临街吃住等候登记。
就在四面八方的乡亲们都来到这里之后,突然有一天来了一群官兵,把大家全部围了起来,然后一声令下,砸指作记,就地迁移。这些本来都是不愿迁移的人,这时不但必须迁移,而且连自己的家也不能再看一眼。穷家难舍,因此移民现场是哭声连天,有的甚至拽着槐树枝抵抗官兵的推搡。槐树枝终于被拽断了,大家拖着槐树枝上路。此时此刻,家乡留给这些移民唯一的念想就是手里的槐树枝。为了留住这点念想,落居后,他们就把槐树枝栽在门前,日日浇水,精心管理。槐树枝终于出了新芽,数年后还结了树种。
洛阳市孟津县平乐村郭氏始祖从道公,虽是与大哥郭从仁、二哥郭从德、四弟郭从仪遵从父命,从晋城周村主动跟随移民大军迁徙的,然而又是先跟随大哥落居孟州市石庄村,又跟随二哥落居洛阳市吉利区冶戌村,最后落居平乐村的,可是,不管他迁到哪里,他都会和那些从洪洞县大槐树底下的移民一样,把槐树植到哪里。
宜阳北坡郭氏始迁祖郭参,从小听着移民的故事,亲眼见着大人们在家门前栽下的槐树,潜意识里深深地埋下了槐树情结。从洛阳平乐迁到宜阳北坡村时,他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种下这棵槐树,把思乡念祖之情寄托于这棵槐树之上。
槐树这种树根系发达,耐干旱,生命力极强,它可以无期限地生长下去。因此,在人们说起各种树木的寿命是,中原一带就有“千楸万柏老古槐,问问柿树哪里来”的说法。
长期以来,槐树不仅蕴含着那些移民们对家乡的怀念,也是他们精神的寄托。逢年过节,移民们都来给槐树烧香、磕头、祭拜,寄托思乡念祖之情。家里人生老病死,也都要在槐树上挂个红布条,以求先祖庇佑。时至今日,此习俗仍在冀、鲁、豫等地延续。
移民热爱大槐树,移民敬仰大槐树!移民迁移到哪里,大槐树就栽种到哪里!
大槐树成为一种精神!一种拓荒开疆的奋斗精神,一种乡愁,一种对家乡、对亲情、对先祖的怀念!
大槐树成为移民们的精神寄托,成为怀念故乡、怀念先祖,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精神象征。
可惜的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那场农村改革风潮中,北坡村已经退居复耕,没有人居住。为了表示对历史的尊重,对我族始迁村的纪念和对始迁祖郭参爷的怀念,我们仍称我族为“宜阳北坡郭氏”。
更可惜的是,那棵大槐树在退居复耕中也被伐了。如今,只是在大槐树原址南边几米的地堰上,还生机勃勃的生长着几棵小槐树。这是由大槐树留下来的种子生长起来的,是大槐树生命的延续,是移民开荒拓疆精神和思乡敬祖之情的延续。
2020年3月 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