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信息测试信息测试信息测试信息测试信息测试信息测试信息测试信息测试信息测试信息测试信息测试信息测试信息测试信息测试信息测试信息测试信息测试信息测试信息测试信息测试信息测试信息测试信息测试信息测试 |
开国将军郭宝珊:从“山大王”成长起来的红色革命将军
原创
郭家英杰:近现代部分
郭宝珊:从“山大王”成长起来的红色革命将军
郭有强
周恩来称赞:郭宝珊就是中国的夏伯阳
中国近代史,为了革命和解放事业,涌现出大批革命英雄,血染风采,各有千秋。其中,郭宝珊就是一位从绿林好汉成长起来的红色革命将军,极富传奇色彩。
郭宝珊(1905年~1970年),原名郭宝,河北大名县人,共和国开国少将。
成长历程
郭宝珊幼年随父一家逃荒到陕西洛川谢家峁村落户。
1928年8月,郭宝珊和父亲郭大成与弟郭二宝在驮粮途中遭段茂功部下抢劫,因自卫,父亲当场打死一士兵,并夺抢而逃。段部手下“韩疯子"发誓捉拿郭宝珊父子抵命,致使郭宝一家被迫外逃躲藏。“韩疯子"未见捉住郭宝珊父子,便勾结当地民团,放火烧毁茅屋,抢走耕牛和财物,并把坐月子的婶娘和婴儿活活烧死。
“官逼民反",不得不反。郭宝珊后与“山大王”陈老万拉拢结交,图谋报仇,陈老万派部下支援郭宝珊攻打“韩疯子”,未成,但从此在当地声名声大震。
1929年,郭宝珊脱离陈老万,在洛川投靠国民党张金贵名下当排长,遂又投杨虎城部师长贺立功手下当连长。
1930年2月,郭宝珊部被冯玉祥收编,后因看不惯克扣军饷,中原大战冯军失败后,郭宝珊秘密重返黄龙山安营树旗。
1932年夏,郭宝珊重振齐鼓,招募人枪,收集当地结义兄弟和部分颠沛流离的散兵,活动于黄龙、韩城、宜川等一带,“占山为王”,后来得知陕北红军领袖刘志丹、谢子长杀富济贫,于是郭宝珊效仿刘志丹、谢子长,打出“打富济贫”的旗号,有了属于自己的“队伍”。
1932年7月,刘志丹去韩城创建革命根据地,路经黄龙山,郭宝珊主动让道。后因刘志丹部在攻打韩城芝川镇失利,郭宝珊又主动将伤员迎进山中,以宾客待之,并立即安排寝食和医治伤员,深受刘志丹感动,过了许日,伤愈后,郭宝珊诚心送红军伤员人手一枪,路上以防备用。
至秋,由于国民党二十二军高双成某连兵变,经谢子长精心策划,被郭宝珊接收。1933年,扬虎城部兵变,4个连又与郭宝珊部汇合,致使队伍越来越壮大,武器精良,自立旗号“义勇军”,一支绿林部队,威震一方,活动于黄龙山一带。
期间,郭宝珊加入土匪梁占魁部,任营长,自立铁的纪律,后因两人志向不和而分道扬镳。
刘志丹发现郭宝珊本穷苦人出生,落草为寇不得已而为之,1934年,刘志丹派黄罗武化装上山欲意收编郭宝珊部队,并讲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革命目的及红军纪律等。郭宝珊早有心愿,揭竿起义,决心北上投靠共产党。
郭宝珊一路转战过程中,部队由于多方受阻,致使兵拆大半,11月10日,郭部在梨园堡正式接受共产党军事整编,更名为“西北抗日义勇军”,郭宝珊任司令员,任浪花为政治委员,为其指导工作。
从此,这支绿林部队走上革命道路,在刘志丹帮助教育下,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在创建、发展陕北革命根据地和反“围剿”战斗发挥重要作用,这支部队在郭宝珊的率领下,浴血奋战,屡建功勋。
在革命战争年代郭宝珊不负重望,思想进步很快,誓死跟着共产党,赤胆忠心,被毛泽东、周恩来称赞“红军骁将”,由此可见,他在领袖们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重要。
1.戒烟树军纪,蜕变当红军
1932年,郭宝珊看到刘志丹率领陕甘游击队南下韩城一带,路过黄龙山郭宝珊“山大王”地盘时,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对郭宝珊心灵触动很大,并留下深刻印象。
1934年的一天,郭宝珊和手下借住于当地老乡家,动身走时,那家主人抱着郭宝珊的腿大哭,说自家的锡酒壶丢了,郭宝珊听罢非常生气,并从两个士兵身上搜出锡酒壶和锡酒杯还给了主人,然后将两人脱下军装走人。但当他听到有人说郭宝珊的队伍“匪性不改”时,气愤中的他立即骑马追赶,枪毙了两个部下。
刘志丹知道后,狠狠批评了郭宝珊:士兵犯错说明你教育不够,既然你参加了红军,就要遵守军规军纪,不能用过去旧军队军阀那套来管理。
郭宝珊接受教育后,砸了大烟枪,让士兵把自己绑起来,硬是把大烟瘾给戒了,他的部下也随之改掉坏毛病,同时部队的战斗力也得到加强。
后来,大批的“绿林好汉”,“草莽英雄”逐渐成长为我党真正的红军战士。
2.肃清匪徒窝,关中路畅通
看过电视剧《延安》,大家都知道周恩来一行遇险的镜头,这是真实的故事。
1937年2月,郭宝珊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一边剿匪两不误。
4月26日,中共副主席周恩来一行32人去西安路过劳山(九雁山),遭土匪伏击。
7月,周恩来找郭宝珊谈话,“甘泉是通往西安和关中的交通要道,中央领导人来往频繁,保安大队的任务光荣而艰巨"。
郭宝珊悉知情况,当即表态,“请周副主席放心,我以前就是专门收拾土匪的”。随后便带领保安大队在短短几个月时间便肃清甘泉县境内的各股匪徒。
后来,周恩来兴奋地说“郭宝珊就是中国的夏伯阳”。
3.爱马有趣闻,怪哉马骑人
郭宝珊爱骑马,同时也爱马,对马有着特殊的感情。
他有一匹骏马,叫“大走马”,跟随他驰骋沙场,形影不离,建立很深的感情,好几次救了他的命,郭宝珊算得上对这匹马情深义重。
后来,因“大走马”一次受伤,左前蹄骨折,虽然后来治好,但不能再上战场了。
从那以后,郭宝珊不但不骑,到了危险的地方,还要和战士们一起把它扛过去,很多人知道后,跟郭宝珊开玩笑“别人却是骑马,你却是马骑人”!
从这件事上,说明郭宝珊是重情重义之人。
4.违抗军令有,恰似“李云龙”
大家都知道,战场上,军事首长不得亲自上前行,可偏偏郭宝珊却要违反军规。
1949年,郭宝珊任命第一野战军第4军12师师长,奉命攻打宝鸡斗鸡合的国民党军。
敌军仗着碉坚固,不肯投降,还不断向我军射击,紧急时刻,郭宝珊带着几个警卫员来到前沿,观察如何破敌。
这时,几颗子殚射向郭宝珊,好在距离较远没射中,这下可把警卫员吓坏了,赶紧拉首长到墙边躲藏。
郭宝珊一把甩开警卫员,说,“指挥员不在战场上指挥,躲在墙角,你不怕人笑话,老子还要个面子呢!”
郭宝珊指着正在前线打仗的战士们,说,“大家都不怕死,我这个师长却当逃兵,像话吗,你要怕死,就不要跟着我!”说完,又冲到前线去了。
郭宝珊就是这样的硬汉,敢杀敢冲,不顾一切。
5.点滴馒头事,情系手下兵
郭宝珊脾气大是出了名的,但对下属其实非常关心,有“李云龙”一样的秉性和柔性。
有一次打仗,部队缺少粮食,大伙只能靠野菜充饥。郭宝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是没办法。
郭宝珊想到一件事,问炊事员,“师里不是还有三个馒头吗,分给两个警卫员吃”。
三个馒头,是炊事员特给首长留的。
警卫员忙说“我们年轻,能撑得住,您这么操劳,还是首长吃罢,您吃饱了,好带我们杀敌立功”。
郭宝珊来了脾气,说,“我是人,难道你们不是人?吃!这是命令”。
警卫员不敢再拒绝,只好接受命令,一人一个,留下一个,郭宝珊自己吃一半,一半给了炊事员,说:“你比我们都辛苦,吃一半都委屈你了。”
(部分内容摘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